标志性研究成果及突出创新贡献

发布者:陈剑发布时间:2022-10-19浏览次数:11

陈剑

1)杨震研究团队以AI中迁移学习创新研究为主线,设计了基于图注意力神经网络的对抗训练模型,提出了分类与回归的统一优化模式,奠定了迁移回归学习的研究基础。团队将相关技术应用于新药的虚拟筛选,大幅提高了新药发现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时间和成本。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IF6.8)”。

2)邹玉龙研究团队将动态频谱共享安全技术拓展到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场景,构建基于无人机群协同的空天地异构网络一体化架构。针对空天地异构网络电磁环境复杂与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环境认知与传输安全机理方法,以实现分布式空天地异构无线网络的一体化智能高效利用,为未来6G全域融合网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水平期刊,并获得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3)针对未来窄带物联业务高并发、短突发、低速率特征,结合卫星通信大时延、高动态、广覆盖、信道欠散射等特点,张更新研究团队提出大容量窄带物联随机接入理论与技术,突破海量终端碰撞减缓、随机接入技术、空中重构和低复杂度用户检测、信道与业务建模、动态波束成形等技术,显著提升接入用户容量,支撑我国未来卫星物联网系统建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项目。

4)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徐友云-井俊研究团队研制的X频段测控和数传一体化深空应答机确保了探测器各设备正常工作,并实现火星探测信息及各类科学数据的成功传输。

5)吴晓富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迁移学习方向获得重要进展,通过熵最小化与类别分集最大化的精细平衡技术提出原创性的MEDM迁移学习算法,在最大的迁移图像数据库VisDA上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性能。针对船上行人目标检测任务,通过迁移学习提出了YOLOv5s模型的泛化训练,并通过国产嵌入式芯片——瑞芯微RV1126实现了大型船舶上的目标识别及其告警解决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满足目标物体检测准确率、实时检测速率等各项指标的要求。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6)对基于深度学习的NOMA系统中免信令上行传输机制多用户检测、多载波认知NOMA下行资源分配策略、毫米波大规模MIMO-NOMA系统与NOMA中用户身份检测技术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桂冠研究团队在可实现 NOMA 系统的容量极限和最大过载率、干扰存在条件下NOMA 收发端的联合优化设计、资源受限条件下 NOMA 的系统性能提升等三个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为NOMA系统的研究领域贡献了高质量的理论创新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7)王琴研究团队针对双场协议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智能化量子密码控制系统,并在实验上实现验证,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传输效率提升30%以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多协议智能化量子密钥分发系统,该系统可兼容几种不同的量子密码协议,包括BB84协议、参考系无关协议、SARG04协议等,并在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和仙林校区之间通过实地光纤实现了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演示。

8)鲍炳坤研究团队通过融合爬虫和机器学习算法,获取并梳理了大量新冠疫情(COVID2019)有关的多模态数据,构建了大规模、大时间跨度,同时在当前拥有最多数据模态的新冠疫情综合数据集(COVID-19)。团队提出了基于跨模态深度特征融合的对抗生成网络结构,实现了兼顾真实性和语义一致性的高质量图像生成。该成果被收入计算机视觉年度研究进展报告,一年内被引用超过40次。

9)杜关祥研究团队采用自主设计的锥形光纤和自主开发的微米晶体到光纤的转移操作平台,研制了微米量级光纤量子磁场探头,荧光收集效率提升10倍以上。锥形光纤量子磁场探头尺寸可达7μm,为准确定位芯片内部电磁干扰源奠定基础。该团队还在传统脉冲光探测磁共振基础上增加副载波调制解调,攻克了量子态调控和快速测量难以同时进行的难题,实现了微波磁场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的快速测量。在相同条件下,微波磁场的信噪比提升12 dB。

10)2021年,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继续发挥国家工程中心技术成果转化的窗口作用,联合开展面向智慧电网、智慧消防和智慧农业等应用领域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新增联合申报发明专利6项、新增授权专利2项、转移使用发明专利3项;研究院本体累计申报发明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2项,2021年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万平米载体投入使用,目前有50多家孵化和引进企业入住研究院,其中新培育或引进高新企业4家、科小企业12家,累计产值2.4亿元。